
排名的每一次更迭,背后都是企业战略的精准较量。

“三个季度,三次洗牌。”2025年中国手机市场的竞争格局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动态平衡。根据Omdia和IDC的数据,今年前三季度,中国手机市场榜首三度易主,第一季度登顶,第二季度华为重返第一,第三季度vivo以18%左右的市场份额重返榜首。
这种“轮流坐庄”的局面深刻揭示了中国手机市场已彻底进入存量竞争时代。
在增量时代,市场可以容纳多个玩家同时增长,座次相对稳定;但在存量时代,每一个百分点的份额都需要从竞争对手那里抢夺。从前三季度的累计出货量看,vivo(3700万台)只领先(3580万台)120万台,而小米、苹果、OPPO前五名的差距都在600万台以内。
在这场没有终点的马拉松中,各家的底牌与生存逻辑首次如此清晰可见。
01 市场新局:从分享增量到争夺存量
2025年中国手机市场最明显的特征,不是谁领先谁落后,而是三个季度,三次洗牌,没有一家厂商能稳坐第一超过两个季度。
频繁洗牌,是市场彻底进入存量时代后的必然结果。定焦One团队在澎湃新闻的报道中分析道,在增量时代,市场可以容纳多个玩家同时增长,座次相对稳定;但在存量时代,每一个百分点的份额都需要从竞争对手那里抢过来。
2024年,中国手机市场好不容易走出连续两年的下滑,全年同比增长4%。那一年,vivo拿下全年第一,华为强势回归排名第二,头部厂商的座次相对稳定。
然而进入2025年,稳定被彻底打破。
据Omdia数据显示,2025年第三季度中国大陆智能手机市场同比下降3%,但头部厂商之间的差距进一步缩小,竞争继续保持白热化。
vivo以1180万台的出货量重回第一,华为紧随其后排名第二,出货量1050万台,以1010万台跻身前三,小米和OPPO分别以1000万台和990万台紧随其后。
如此接近的数据,意味着任何一点风吹草动都可能改变排名顺序。
02 生存逻辑:vivo的“稳”、华为的“守”、小米的“冲”
在存量竞争的白热化阶段,三大厂商展现了不同的生存逻辑。
vivo的“稳” 是其重返第一的法宝。从今年第一季度到第三季度,vivo的份额稳步增长了3个百分点。vivo的稳定性首先来自线下渠道的积累。在三四线城市和乡镇市场,vivo多年建立的渠道网络让它在市场下行时能够守住基本盘。
截至2024年,vivo线下门店已超25万家。其次,它的产品策略比较稳健。vivo错开9月旗舰机发布高峰,选择在10月中旬发布旗舰机X300系列。
华为的策略已从攻势转为守势:从今年第一季度到第三季度,份额下降了2个百分点左右。华为第三季度的份额回调,某种程度上是在供应链能力恢复后的一种主动选择:主动控制产品节奏、聚焦高端利润市场。
在4000-6000元价位段,根据Counterpoint数据,华为在2025年1-7月的份额为34.3%,远超其他国内厂商。这也是华为能够在份额波动中依然保持竞争力的关键。
小米的节奏则显示出较大的波动性。从第一季度的19%到第三季度的15%,排名从第一跌至第四。小米份额回落的核心原因是,走量的Redmi缺少新爆款,叠加“国补”爆发效应消退,难以维持年初的高份额。
不过在4000-6000元价位段,小米在2025年1-7月的份额为23.9%,仅次于华为(34.3%),高于vivo(16.9%)。
03 生态角逐:AI、操作系统与用户粘性
在硬件趋同的背景下,生态建设成为手机厂商争夺存量市场的新战场。
AI成为各家必争之地。Omdia首席分析师侯林表示:“中国用户是全球发达市场中对AI倾向性最强的消费群体。”虽然AI功能还没有成为消费者换机的主要驱动因素,但在国内市场有80%多的消费者提到在考虑下一部手机时,AI功能是非常重要的。
vivo曾是AI领域最舍得投入的手机厂商之一,每年投入在大模型研发上的资金高达20亿-30亿元,累计投入资金已超过200亿元。
在2025年的开发者大会上,vivo宣布将推出体量更轻的3B端侧多模态推理大模型,能在手机上实现语言、视觉与逻辑推理能力的端侧集成。
华为则通过鸿蒙系统构建生态壁垒。近日,华为正式发布新一代鸿蒙操作系统HarmonyOS 6,不仅在流畅度、智能化、跨设备协同等方面完成全面进化,还首批上线80多个应用智能体、70多种创新体验,实现端侧AI能力的全面落地。
华为常务董事、终端BG董事长余承东在发布会上透露,搭载第一代单框架鸿蒙HarmonyOS 5的终端设备数量已突破2300万台,展现出强劲的市场加速度。
小米凭借“人车家全生态” 通过小米澎湃OS生态操作系统,全面打通人、车、家三大场景,实现硬件设备的无缝连接、实时协同。
小米汽车的爆火让小米成为商超的香饽饽,根据雷锋网报道,小米su7爆火之后,有的商场为了引流甚至愿意把租金降到原价的十分之一。这些业务上的协同效应也促进了小米线下渠道的开拓。
04 未来战局:全年排名悬念与生态变量
第四季度的任何一个变量,都可能改写全年排名。从前三季度的累计出货量看,vivo(3700万台)只领先华为(3580万台)120万台,两家基本锁定了前两名。
vivo能否保住全年第一,要看X300系列在Q4促销季的表现。vivo不仅在守大盘,还在向中高端市场突破。根据《华尔街见闻》报道,在今年前8个月,vivo在中国安卓系统智能手机4k+价位段中占据22.1%的市场份额,排名第二,仅次于华为。
华为则押注Mate 80系列,如果市场表现好,有望在Q4将份额提高到18%-19%,从而在全年总出货量上超越vivo。但这款机型11月中下旬发布,只有一个半月的销售窗口期,时间紧迫。
真正的悬念在第三到第五名。第二梯队的小米和苹果,将争夺全年第三的席位。小米前三季度累计出货3370万台,只领先苹果(3010万台)360万台。
Q4一般是苹果的“主场”,如果继续保持15%以上的份额,它有望超越OPPO,甚至挑战小米。生态变量将成为长期竞争的关键。业内专家认为,从0到1的破冰突破,到从1走向100的规模生长,鸿蒙生态的每一步都在重塑操作系统的发展路径。
随着技术赋能的深化与生态伙伴的聚合,鸿蒙不仅将为用户带来更极致的全场景智慧生活体验,更为全球操作系统生态的多元化发展注入了强劲的中国活力。
市场排名的每次更迭都是一次战略选择的检验。vivo的线下渠道与稳健节奏,华为的鸿蒙生态与高端坚守,小米的生态协同与AI进取,都在存量市场的考验中展现了各自的价值。
四季度战役的枪声已响,双十一、Mate 80系列发布、iPhone 17系列持续放量,都将成为改写战局的关键变量。但无论最终谁能登顶年度冠军,中国手机市场的竞争已从单一的产品竞争,升级为生态、品牌与用户三大维度的系统战争。
在硬件趋同的今天,找到差异化生存逻辑的企业,才可能在存量市场的搏杀中笑到最后。
配资软件app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